出处:真福艾曼丽《吾主生平》第四册,第495页。 路加成为门徒的时间不长,他在追随众人之前,已经领受了若翰的洗礼。那天晚上,他在伯达尼拉匝禄家里参加了爱宴,听了玛窦讲解圣体圣事的道理。听完之后,他心里困惑,满怀疑虑地去了耶路撒冷,住在若望·马尔谷的家中。
在那里,他遇到了几位同作门徒的人,当中有克罗帕——他是圣母玛利亚一位叔父的孙子。这位门徒之前也在最后晚餐厅里参加过爱宴,领受过教导。当时大家正在谈论耶稣复活的事,各人心里都有疑惑。路加和克罗帕两人的信心尤其摇摆不定。这时,司祭长又颁布了命令,不准任何人收留耶稣的门徒,也不准给他们食物。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到厄玛乌去。他们一离开聚会的地方就分开了。一个向右转,取道北面出城;另一个则走向相反方向,好像不愿意被人看见他们在一起。一个直接出了城,另一个则钻过城墙间的通道,从城门出去,两人这才在城外的小山上重新碰头。他们都手持行杖,腰缠包袱。路加随身带了个皮袋子,我几次见他离开大路,顺手采集些路旁的草药。
在最后那几天,路加没有亲眼见过主,也没有在拉匝禄家里听祂的教导。他多半住在伯达尼的门徒客栈,或是和马盖尔斯的门徒在一起。他公开作门徒虽然不久,却常常和大家一起往来,很想知道发生的各种事情。
我感到这两位门徒心里焦虑,充满怀疑,很想好好谈谈所听见的一切。最让他们想不通的是,主竟然受了十字架这样耻辱的刑罚!他们不明白,这位救赎主、默西亚,为什么受到这样残忍的对待。
走到半路,耶稣从一条小路走近他们。他们一看见祂,就放慢脚步踌躇起来,像是想让这位陌生人走到前头,又担心谈话被听见。但耶稣也放慢了脚步,等他们往前走了片刻,这才踏上大路。我看见祂在后面跟了一阵,然后赶上前去,问他们方才在谈论什么。
到了厄玛乌城外的岔路口(那是个整洁宜人的小镇),耶稣便佯装要继续前行,就是往南通向伯利恒的那条路。但两位门徒诚恳地邀请祂说:“请同我们一起进城吧!”于是带着祂进了城里第二排的一座房子。 那屋里没有妇女,像是一处公共住所,似乎刚举行过欢庆活动,还留着些许痕迹。房间方正整洁,桌子铺着桌布,四周安放着软垫,样式与复活节爱宴所用的相同。 有个人端来一个编篮盛的蜂巢、一块四方形的大饼,还有一个又薄又透亮的逾越节小饼。这小饼是特意为招待客人而放在主面前的。端饼的人看起来很和善,系着围裙,像是厨师或管家。他没有参与之后庄严的擘饼。那块大饼上划着格子,格子之间约有两指宽。桌上放着一把白色的刀,像是石头或骨头做的,刀身不直,有点弯曲,只有我们平常大刀片那么大。吃饼之前,他们用锋利的刀尖沿着格子线划出刻痕——因为只有刀尖锋利,所以必须捏住靠近刀尖的地方。划好之后,再把那一小块掰下来。
耶稣与两位门徒同坐桌旁,一起吃了饼和蜂巢。接着,祂拿起那块带纹路的小饼,掰下一角,用洁白的骨刀再分成三份,置于盘中,行祝福之礼。随后,祂站起身来,双手将盘子高高举起,举目向天祈祷。二位门徒肃立对望,心潮澎湃,恍若超脱尘世。 当耶稣掰开那小饼时,他们微微张口,向祂倾身。祂伸手越过桌面,将饼分别放入他们口中。就在祂拿起第三份、正要送入自己口中的那一刻,祂倏然隐没。我无法确定祂是否真的吃下了。那几块经祂祝福的饼,正散发着光芒。
这情景实在令人感动:主的神情是那样慈爱温柔,两位门徒虽然还没认出祂,心里却已充满平安喜乐;等他们认出主后,更是喜不自胜,即使主突然隐没,他们依然满心沉醉。克罗帕和路加立刻动身,匆匆赶回耶路撒冷。
当天晚上,除了多默之外的所有宗徒,以及众多门徒,还有尼苛德摩和阿黎玛特雅人若瑟,都聚集在紧闭大门的最后晚餐厅里。他们在悬挂于厅顶的灯下排成三圈,肃立祈祷。这像是在举行逾越节结束后追念或感恩的仪式,因为耶路撒冷的逾越节庆期就在这天结束。大家都穿着白色长衣,伯多禄、若望和雅各伯则穿着特别的礼服,手里拿着经卷。他们的白袍后摆比前幅稍长,腰间系着一掌宽的绶带,下面垂着墨黑色的锯齿状飘带,上面绣着白色大字。绶带在背后打结,末端和前面的飘带一样长。袖子十分宽大,可以插入经卷。左臂肘上系着宽大的臂带,流苏的颜色和绣花都与绶带相同。伯多禄脖子上戴着领带,从肩部向下逐渐变宽,在胸前交叉处用一枚心形的素面银牌扣住,上面镶着宝石。另外两位宗徒的领带交叉在腋下,腰间的飘带较短。祈祷时,大家都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。宗徒们站在灯下的内圈,门徒们排成外面两圈。伯多禄背对着紧闭的厅门,站在若望和雅各伯中间,身后只有两人,圆圈朝圣所的方向是敞开的。
圣母则和克罗帕的玛利亚以及玛达肋纳一直站在通往餐厅的外厅里。伯多禄在祈祷间歇向大家讲道。
令我惊讶的是,尽管耶稣已经显现给伯多禄、若望和雅各伯,但大多数宗徒和门徒仍不能完全相信主已经复活。他们心里不安,觉得所见到的不是真实的肉身,只是像先知见过的那种神视幻影。
伯多禄讲道完毕,众人刚重新列队站好,就听见路加和克罗帕风尘仆仆地从厄玛乌赶回。他们敲响紧闭的院门,门应声开启,两人便被迎了进来。他们报告的好消息稍稍打断了祈祷。然而,当祈祷重新开始时,我见众人脸上瞬间充满了喜乐的光芒,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一处——主耶稣已穿越重门,悄然临在于他们当中。祂身披素白长衣,简束腰带。众人起初并未察觉,待祂穿过层层人圈立于灯下,方才惊喜交加。祂向他们展示手足的伤痕,解开衣襟显现肋旁伤口,并温言安抚。见大家仍惶恐不安,便索要食物。我见光芒自祂口出,宗徒与门徒皆喜不自胜,沉醉于主临在的欢欣里。
这时,伯多禄走向厅角——那里有一幅幔帐,几乎看不出来,因为它和周围的墙板一模一样。他掀开幔帐走进后面的隔间,只见逾越节祭台立在中央,上面供奉着圣体。旁边的厢房里就放着那张一尺高的餐桌,是大家之前在灯下吃饭用的。伯多禄便从桌上端起一个椭圆形深碟,上面盖着白布,碟子里是鱼和蜂蜜。他把它奉给耶稣。主谢恩祝福后,用了一些,也分给几个人——不是所有人都分到,还分给了站在外厅门口的圣母和另外几位圣妇。 随后,祂开始教导众人,赐给他们力量。三层圆圈依然环绕,十位宗徒在最内圈(多默不在)。奇妙的是,耶稣的部分训言似乎只有十位宗徒听见——其实我并没有看见祂开口说话。祂全身发光,手上、脚上、肋旁和口中都流出光芒,照耀在众人身上。他们内心变得专注宁静,感到自己获得了赦罪、施洗、治病和覆手的权能;我知道即使他们喝了毒物,也不会受到伤害。但这并不是通过说话或听见实现的。我虽然不明白其中奥秘,但感觉到耶稣不是用言语赐下这些恩典,而是以本质的方式倾注,如同光芒流入他们的灵魂。不过宗徒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是这样领受的,还是以为只是听见了说话,我不得而知。我只感到这恩宠唯独临到了内圈的宗徒。对我来说,这就像内心的对话,没有声音,没有言语。
主训示经义与圣体奥迹 耶稣向宗徒们阐释了圣经中关于祂自己及圣体圣事的几项重要预言,并嘱咐他们在安息日的庆典之后,当特别敬礼圣体。祂论及约柜中所藏的奥义、先祖遗骸的保存与敬礼的意义——为能获得他们的转祷;又提及亚巴郎曾拥有亚当的遗骨,并在献祭时将其安放于祭坛之上。至于默基瑟德祭献中的另一桩奥秘,我虽曾亲见,如今记忆却已模糊,只记得那景象极为奇特。
主又对他们说:“雅各伯赠予若瑟的那件彩衣,正是预表我在橄榄山上流血汗的奥迹。” 当祂说到这里,我眼前便浮现出那件彩衣的模样:洁白的底子上织着宽幅的红色条纹,胸前缀有三道黑绳,其间装饰着金黄色的纹饰。衣衫宽松如袋,以腰带束拢;下摆略收,两侧开衩,便于行走。衣长及踝,后摆较前幅略长,胸前开口直抵腰际。而若瑟平日所穿的衣裳,仅及膝处。
耶稣继续告诉门徒:约柜中原先存放的亚当遗骨,是雅各伯连同那件彩衣一起交给若瑟的。我见雅各伯将这些交给若瑟时,若瑟并不知晓其中所藏为何。父亲因知道若瑟的兄长们对他心怀嫉恨,出于慈爱,便将这遗骨作为护身之物赠予他。若瑟将遗骨收在胸前一个皮袋里——那皮袋由两片皮革缝制,上端呈圆形而非方形。兄长们将他出卖时,只夺走了彩衣与内衣,仍给他留下围腰的布和胸前的肩衣;那个小皮袋就藏在肩衣之下。直到后来在埃及,雅各伯向若瑟问起这件宝物,才告诉他那是亚当的遗骨。 我又看见这些遗骨被安放在加尔瓦略山下,洁白如雪,质地依然坚硬。而约柜之中,也保存着若瑟本人的部分遗骨。
耶稣又解释了约柜所含的奥秘。祂说,那时的奥秘如今就是祂的圣体圣血,在圣事中永远赐给他们。祂谈到自己的苦难,还讲起一些关于达味的事,都是他们不知道的,祂一一作了解释。最后,祂嘱咐他们两日后前往息哈尔一带,在那里传报祂已复活的喜讯。言毕,祂便倏然隐没。
宗徒与门徒们喜不自胜,他们来回走动,欢欣之情犹如畅饮美酒而心醉。有人推开房门,进出不息;众人又聚到灯下,同声咏唱赞美与感恩的诗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