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母玫瑰园-论"对话"与"同道偕行"的危机——回归圣本笃会规的精神 

论"对话"与"同道偕行"的危机——回归圣本笃会规的精神

作者:圣本笃会规时间:2025-05-16 14:45:19浏览: 10次

现代教会的危险转向

当今教会内,一种危险的思潮正在蔓延——即认为教会必须"与时俱进",与世界"对话",甚至在某些教义和纪律上作出妥协,以换取所谓的"包容性""共融"这种思想,美其名曰"同道偕行",实则是对圣传的背叛,对世俗精神的屈服。圣本笃会规以其严谨的灵修体系和坚定的传统立场,为我们提供了批判这些错误观念的利器。

一、"对话"的谬误:妥协信仰的纯洁性

1. 圣本笃的训导:远避世俗的诱惑

圣本笃会规明确命令:"隐修士当远避俗事"(第420条)。这不是简单的禁欲主义,而是对灵魂纯洁性的严格保护。今日教会却热衷于与世俗"对话",甚至在某些道德议题上(如同性结合、离婚再婚)模棱两可,试图"适应时代"。然而,圣本笃的智慧告诉我们:真理不需要妥协,更不需要世俗的认可

2. 对话的危险:信仰的稀释

圣本笃规定,隐修士不得擅自与外界往来(第5467章),所有书信与礼物须经院长许可。这不是封闭,而是对灵性专注的保护。今日教会却沉迷于"大公对话""跨宗教交流",甚至允许异端思想渗入神学讨论。圣保禄早已警告:"你们不要与不信的人共负一轭"(格后6:14)。真正的共融,应在真理内,而非在妥协中

3. 世俗化的恶果:丧失超性生命

圣本笃会规的中心是"祈祷与工作"Ora et Labora),而非"对话与协商"。现代教会却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无休止的会议、问卷调查和"聆听过程"上,仿佛天主的启示需要经过民主投票才能确认。这种世俗化的治理模式,使教会逐渐丧失其超性使命,沦为又一个"人道主义组织"

二、"同道偕行"的迷思:对圣统制的颠覆

1. 圣本笃的服从观:长上的权威不可动摇

圣本笃会规强调:"弟子该服从长上,如同服从基督"(第5章)。现代"同道偕行"运动却鼓吹"平信徒与神职人员平等决策",甚至允许地方教会自行决定某些教义实践(如离婚再婚领圣体)。这直接违背圣本笃的训导,也颠覆了教会的圣统制(Hierarchy)。教会不是民主议会,而是基督建立的圣事性团体,其权威来自天主,而非民意

2. 隐修传统 与现代"对话"

圣本笃的隐修院不是"民主社区",而是有明确权威结构的属灵家庭。院长(Abbot)是"基督的代表"(第2章),他的决定不容讨价还价。今日教会却效仿世俗的"协商模式",让主教会议(Synod)变成争论场,甚至允许异端观点公开传播。圣本笃若在世,必会斥责这种混乱。

3. "聆听"的限度:真理不容妥协

圣本笃要求初学修士"完全接受会规的约束"(第58章),而非讨价还价。现代教会却强调"聆听所有人的声音",包括那些公开反对教会训导的人。然而,真理不是协商的结果,而是天主的启示。圣保禄说:"即使我们,或是天使从天上传给你们的福音,与我们所传的不同,他该受诅咒"(迦1:8)。

三、圣本笃的解决方案:回归传统,拒绝妥协

1. 重建隐修精神:隔离世俗噪音

圣本笃的隐修士生活在围墙内(第66章),不是出于恐惧,而是为了专注灵修。今日教会需要的不是更多"对话",而是更深的祈祷、更严格的纪律、更坚定的信德

2. 终止无休止的辩论

圣本笃会规没有"民主投票",只有清晰的命令与服从。教会今日的危机,部分源于主教们怯于行使权威,反而纵容错误蔓延。真正的牧者应当如圣本笃笔下的院长:"纠正固执者,安慰软弱者"(第2章),而非讨好众人。

3. 重申永恒真理:拒绝"与时俱进"

圣本笃的智慧历经1500年而不衰,因为它扎根于永恒真理。教会不需要"更新"教义,只需要更忠实地宣讲圣庇护十世早已警告:现代主义的错误,在于使信仰适应世界,而非使世界皈依信仰。

在背叛的时代,做忠信的遗民

圣本笃在罗马帝国崩溃的混乱时代,建立了隐修传统,保存了西方文明的火种。今日教会同样面临信仰的危机,而我们需要的不是"对话""同道偕行",而是回归圣本笃的严格精神

"谁若不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,不配是我的门徒"(玛10:38)。

圣本笃,隐修之父,为我们祈求坚守信德的勇气!
圣庇护十世,对抗现代主义的勇士,为我们转祷!